-
【央廣】2012 大學博覽 銘傳大學
2012 大學博覽 銘傳大學(2009年版,影片提供:銘傳大學)
銘傳,是台灣最早一所由私人設立的女子商業最高學府,由包德明博士與李應兆博士於民國46年共同創立。
「銘傳」是以商管起家,創校之初即設立三年制日間部銀行保險、會計統計、國際貿易與企業管理4科。49年參加全國大專院校聯合招生,並增設商業文書科;52年成立夜間部,53年日間部增設商業數學科,夜間部則增設商業文書科,並增設五年制專科部。截至53年秋,「銘傳」已由三年制日間部擴增為三專、五專二部,並由4科增為6科,在校學生亦由300人增加至1,400人。「銘傳」在包創辦人多年來的嚴格管理下,校風良好,加上學生畢業後能學以致用,且富敬業樂群之精神,畢業生的就業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有鑑於此,教育部乃於79年7月16日在全台九所公私立三專之中,率先核准本校升格為「銘傳管理學院」。
目前已有管理、傳播、法學、設計、應用語文、資訊、觀光、社會科學、健康科技、國際等十個學院。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各學院之教學與研究,除每年增聘具博士學位之專業師資外,皆需配合本校的跨領整合、永續發展與競爭優勢與社會需求來定位。為達此一目標,各學院所屬各所、系皆持續確保本身之專業特色、競爭優勢,透過教師評鑑及學生教學反應評量,有效提升各系所教學、研究、服務品質,強化學生整體競爭力。 -
【央廣】2012 大學博覽 義守大學
義守大學,前身是高雄工學院,於1986年創建於高雄觀音山東麓,1997年改名為義守大學,創辦人為燁隆鋼鐵集團(現更名為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先生,現任校長為蕭介夫博士。目前設有理工、電機資訊、管理、語文、觀光餐旅、傳播暨設計及國際學院共7個學院(醫學院申請中),40個學系、18個碩士班、7個博士班。 -
【央廣】2012 大學博覽 國立臺灣大學(英文版 )
About NTU(2008.7.1)
NTU's institutional predecessor was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28 by the Japanes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The first president was Shidehara Tan Tairaka Hiroshi. In 1945, the Republic of China w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aiwan was handed over to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China. On November 15 of that year,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was formally transferred to Chinese administration and renamed a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ith Dr. Tsung-lo Lo appointed as the first President.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he University consisted of two academic divisions: the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division and the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division, with about 60 students enrolled each semester. The Medical division was added in 1936, followed by the Engineering division in 1943. Additionally, the University included the affiliated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ivision, the affiliated Medical special division, a Tropical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a preparatory school. Also, in 1943 the Southern Humanities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Southern 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were added. At that time, each division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e lecture system, with a full-time Professor in charge of a faculty of associate professors, lecturers,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staff. These divisions and institutes wer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and had their own libraries. By 1945, the university expanded to five divisions, including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Science,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with a total enrollment of 382 students.
After restructur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C academic system in 1945, academic department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former divisions were renamed Colleges. The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division was divided into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the College of Law. Additionally, colleges of Science,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e were established. Initially, there were six colleges with 22 departments. In 1945, student enrollment was 585. In the following years, the departments and colleges expanded in faculty and hardware in step with growing budgets and rising social expectations. In 1960, the night school was initiated on a trial basis, and in 1967 a new night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 1987, the College of Management was established, followed by the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in 1993 and the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1997. The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as later rechristened th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1999, the College of Law was renamed th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Night Division and the Center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were combined to form the School for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Studies. In 2002,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was renamed the College of Bio-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and in 2002 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was added. Now, the university has 11 colleges, with 54 departments and 103 graduate institutes, plus four university-level research centers: Population and Gender Studies Center, Center for Condensed Matter Sciences,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enrolled at 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Studies, has grown to over 33,000, including over 17,000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15,000 graduate students. Now, th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at NTU almost equal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ich indicates that NTU has successfully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research university.
210大學博覽 國立臺灣大學(2008年7月版,影片提供:國立臺灣大學)
歷經過戰火洗禮,臺灣大學師生在咀嚼歷史的濃郁與吸收時代的新意中、在自信與謙虛雙軌的兢兢業業耕耘下,造就臺大成為一流學府並已屆八十。 臺大在歷任校長擘劃經營與師生同仁努力不懈下,各方面均有傲人的成就。臺大的核心價值為「追求教育卓越、研究卓越與 關懷社會」,傳承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精神,展現臺大人與眾不同的理念與情操。因應全球環境快速變遷,臺大為繼往開來,更上層樓,正積極推動各項改造工程,期以達到「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目標。 「八十臺大,前進百大」是臺大對自己的期許與努力目標,謹以本片重點記錄臺大、記憶臺大第一個「八十」,並朝另一個新的里程碑邁進。 -
【央廣】2012大學博覽 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版)
國立政治大學創立於民國16 年,民國43 年在台復校, 迄今歷經84 年,其間雖經改制、遷校,但始終秉持 和諧、自主、均衡、卓越之創校宗旨,不斷精進教學 及學術研究,以期配合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 培育優秀人才。政治大學目前擁有9個學院,分別為文、理、社會科 學、法、商、外國語文、傳播、國際事務及教育學院, 33 個學系、2 個學士學位學程(歐洲語文學士學程 以及傳播學士學位學程)、47 個碩士班、6 個碩士學位學程、34 個博士班、2 個博士學位學程、16 個碩士在職專班,其中含4 個全英語學位學程(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國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程、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程及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
校內行政單位設有6 處:教務處、學生事務處、總務處、研究發展處、國際合作事務處、秘書處。3 室:體育室、會計室、人事室。1 館:圖書館。7 中心: 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社會科學資料、電子計算機、附設公務人員教育、教學發展,創新育成、華語文教學。
另設有9個研究中心,分別為國際關係研究、選舉研究、第三部門研究、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國大陸研究、台灣研究、人文研究、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原住民族研究等中心。除此之外,並有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及幼稚園,本校現擁有自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迄大學、碩、博士班的一貫完整學制。
為建立長期校務諮詢機制,97 年1 月15 日通過設置辦法成立校務諮詢委員會,設置委員7 至9 人,積極延攬國內外各領域之專精學者、長才,廣納建言。除校長、副校長為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皆由校長聘任之,任期2 年,以校長為召集人,針對校務相關及本校長期發展之規劃建設,擔任諮詢重任。
Established in 1927,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is noted for i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s and currently housing 9 colleges, including liberal arts,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law, commerce,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education; 33 departments, 2 BA modules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European Languages and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 and 48 graduate institutes (including master's module), with 32 graduate institutes offering PhD programs, 16 on-the-job master's programs, and 5 English-taught degree programs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Taiwan Studies,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Internation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Doctor Program in Asia-Pacific Studies).
Public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Center, Social Sciences Materials Center, Computer Center,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xchang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lection Study Center, Center for the Third Sector, Center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Studies,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 Taiwan Studies Center,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 Research Center for Mind, Brain and Learning, and Center for Aboriginal Studies are affiliated to the University. In addition, NCCU also has an affiliated high school, an experimental element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 by which NCCU forms a consistent and articulated education system beginning at the pre-school level and continuing all the way to the Ph. D program. There are more than 15000 students, 600 full-time teachers and 40 research fellows at NCCU.
In the future, NCCU will pass on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alancing b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academic disciplines including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law,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s, reinforce dialogues between humanities,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d promote multi-variant academic research development. Our vision is to build a first-rate international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temple, and nurture "Humane, Global, Innovative" successors for the new century. -
【央廣】2012 大學博覽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版)
2012大學博覽 國立臺灣大學(2008年7月版,影片提供:國立臺灣大學)
歷經過戰火洗禮,臺灣大學師生在咀嚼歷史的濃郁與吸收時代的新意中、在自信與謙虛雙軌的兢兢業業耕耘下,造就臺大成為一流學府並已屆八十。 臺大在歷任校長擘劃經營與師生同仁努力不懈下,各方面均有傲人的成就。臺大的核心價值為「追求教育卓越、研究卓越與 關懷社會」,傳承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精神,展現臺大人與眾不同的理念與情操。因應全球環境快速變遷,臺大為繼往開來,更上層樓,正積極推動各項改造工程,期以達到「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目標。 「八十臺大,前進百大」是臺大對自己的期許與努力目標,謹以本片重點記錄臺大、記憶臺大第一個「八十」,並朝另一個新的里程碑邁進。
臺大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日本昭和3年、西元1928年、民國17年)。當時首任校長為幣原坦總長,至民國34年(1945年)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同年11月15日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制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由羅宗洛博士任首任校長。
臺北帝大時期最初設置文政、理農兩學部,59位學生入學。1936年增設醫學部,1943年增設工學部,同年理農學部分為理、農兩學部。至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前,臺北帝大發展為文政、理、農、醫、工等五個學部以及預科(1941年設立),學生約1,600名。臺北帝大另有附屬農林專門部(1928年設置,於1943年獨立為臺中高等農林學校)、附屬醫學專門部(1936年設立)、熱帶醫學研究所(1939年)、南方人文研究所(1943年)、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1943年)。臺北帝大採用講座制度,每一講座由一位教授主持,其下有副教授、助手、講師和僱員等,係經費預算獨立、多數設有圖書室之研究單位。
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依照我國學制,分設系、科,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再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至36學年度學生約為1,855人。往後,院系隨師資、硬體設備與社會需求而逐漸增加。民國49年試辦夜間部,56年開辦新制夜間部,76年成立管理學院,82年則成立公共衛生學院,86年成立電機學院(89年更名為電機資訊學院),夜間部轉型為進修學士班(96年最後一屆招生),88年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所屬法律學系改制為法律學院,夜間部與推廣教育中心併編為進修推廣部,91年農學院易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92年增設生命科學院,97年設立牙醫、獸醫兩專業學院。臺大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兩個專業學院,共約54學系、103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學生總人數現今已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比例接近一比一,已經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臺大培養出眾多學術界頂尖學者,包含臺灣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博士,以及多位的正副元首、企業領導人,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學校。
臺大幅員遼闊,校地分布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提供師生豐富的生物與生態多樣性研究環境。 -
【央廣】2012大學博覽 國立中正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簡稱中正或中正大,校區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為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並兼顧高等教育之平衡,乃於1986年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會通過,1989年7月1日在雲嘉地區正式成立的國立大學,首年度招收5所碩士班研究生,首任校長由林清江博士擔任。
創校初始,借用嘉義師範學院的民雄新校區為臨時校區,第一屆的全校運動大會也是在此舉行。1991年10月30日,正式校區乃見啟用。在第一屆畢業典禮上,林清江校長以「積極創新,修德澤人」勉勵第一屆15位畢業生。國立中正大學是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中正大學校地早年由附近五穀王廟捐贈甘蔗田,故又稱早蔗田大學,亦有別名鳳梨大學。(影片提供: 國立中正大學) -
【央廣】2012大學博覽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簡稱屏教大、屏師,位於臺灣屏東縣屏東市,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歷經數度易名,於2005年改制為教育大學。原為師資培育機構,現積極轉型為以教育、人文、藝術、應用科學、資訊為人才培育目標的大學。目前計有四個學院,十五個學系、十九個研究所碩士班及一個博士班。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於2006年6月向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屏東大學」註冊簡稱,「屏東大學」簡稱只限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一校使用。(影片提供: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
【央廣】2012大學博覽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東科大、屏科大、屏大、屏科,位於臺灣屏東縣內埔鄉是目前台灣佔地最廣的大學。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高雄州立屏東農業補習學校,成立於1924年4月。歷經數次改制及更名,於1997年8月改制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該校設有全台唯一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流浪犬收容中心」及「工作犬訓練學校」。內埔校地面積約為298.3公頃,而該校在墾丁國家公園附近另有268公頃的保力林場與在台東縣有576公頃的達仁農場。目前有27系,32碩士班,7博士班,分別隸屬農、工、管理及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院、獸醫學院等六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41人,教授106人、副教授134人、助理教授101人、講師31人,學生人數博士295人;研究生2491人,大學部學生人數合計約8763人,共11254人。(影片提供: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央廣】2012大學博覽 明道大學
明道大學前身為明道管理學院,位在彰化縣埤頭鄉。
據明道校網指出,其創辦人汪廣平先生素來景仰民初大學者、教育家張伯苓先生於中國天津創立了與當年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齊名的南開大學之精神,故立願興學於台灣。昔南開創立之初,本為中學;後明道創立之時,亦為一所中學。此非巧合,乃仰慕先德、為國作育英才之舉也。目前學院科系如下:
管理學院
產業創新與經營學系(98學年度新名)
餐旅管理學系
休閒保健學系(含進修部)
國際行銷與運籌學系(含進修部)
財務金融學系
管理學位學程
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EMBA)
人文學院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含在職專班)
國學研究所
中國文學系(含進修部)
應用英語學系(含進修部、二技在職專班)
應用日語學系(含進修部)
應用科學院(98學年度新名)
資訊傳播學系(含進修部)(98學年度新名)
生物科技學系(98學年度新名)
精緻農業學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電子物理研究所
光電暨能源工程學系(98學年度新名)
設計學院
設計學院碩士班
數位設計學系(含進修部)
時尚造形學系(含進修部)
景觀設計學系
綠環境設計學系(98學年度新名)
數位動畫學位學程
(影片提供:明道大學) -
【央廣】2012大學博覽 景文科技大學
景文科技大學,簡稱景文科大、景文大學,創立於1986年,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為北部十五所科技大學之一。現任校長為鄭永福,校地11.54公頃。設置四個學院,分別為觀光餐旅、電資、人文藝術及商管學院。(影片提供:景文科技大學) -
【央廣】2012 大學博覽 國立中正大學(英語版)
國立中正大學,簡稱中正或中正大,校區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為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並兼顧高等教育之平衡,乃於1986年由中華民國行政院院會通過,1989年7月1日在雲嘉地區正式成立的國立大學,首年度招收5所碩士班研究生,首任校長由林清江博士擔任。
創校初始,借用嘉義師範學院的民雄新校區為臨時校區,第一屆的全校運動大會也是在此舉行。1991年10月30日,正式校區乃見啟用。在第一屆畢業典禮上,林清江校長以「積極創新,修德澤人」勉勵第一屆15位畢業生。國立中正大學是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中正大學校地早年由附近五穀王廟捐贈甘蔗田,故又稱早蔗田大學,亦有別名鳳梨大學。
(影片提供: 國立中正大學) -
【央廣】2012 大學博覽 臺灣觀光學院
臺灣觀光學院(英語:Taiwan Hospitality & Tourism College,THTC),簡稱為臺觀或臺觀學院,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前身為「精鐘商專」,2006年改製為「臺灣觀光學院」,以觀光餐旅為教學方向的私立技職院校,現有四技、二技、二專、五專及進修推廣部。
臺灣觀光學院之創立,係配合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平衡東西部教育資源,以及在地之區域特色。尤其是觀光教育一直為臺灣觀光學院所重視,在國內二專發展史上,臺灣觀光學院係第一所成立觀光事業科的學校。展望未來經濟發展趨勢,觀光業將成為台灣經濟命脈,而臺灣觀光學院所在的東台灣,正是台灣最具觀光資源與發展潛力的區域。透過積極而整體的規劃運作,期許臺灣觀光學院成為台灣觀光教育一大重鎮。
臺灣觀光學院校訓--專業、服務、創新、國際
臺灣觀光學院培育學生具備觀光專業化的優質技能、高雅而熱忱的服務態度等基本能力,進而創新台灣觀光產業、邁向國際化發展。臺灣觀光學院以此形塑校園文化,為國家社會培育觀光達人。
臺灣觀光學院簡史
臺灣觀光學院於78年6月15日成立。在教育部與各界賢達指導、支持與協助,以及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柴松林教授及校長李銘輝教授等人領導下,全力轉型觀光,91年10月4日獲准更名為「台灣觀光經營管理專科學校」;95年8月1日改制為「臺灣觀光學院」。
科系沿革
創校之初設有觀光事業科、企業管理科、國際貿易科、財務金融科、不動產經營科、資訊管理科、應用外語科等二年制專科課程,包含日、夜間部及進修學校等部別,其中應用外語科並招收五專日間部學生入學。轉型觀光專業學校後,為因應台灣產業趨勢之人才需求與培育,設立二專制餐飲管理科、中餐廚藝科、西餐廚藝科、旅館管理科、旅運管理科、休閒事業管理科等觀光專業類科,整併商業類科為國際觀光企業、觀光資產管理等科,並成立五專制觀光事業管理科。95學年度改制學院,為培育台灣觀光高等人才,辦理技職體系高等教育,設有四技部、二技部之餐飲管理系、旅館管理系、旅遊管理系、休閒管理系,以及二專部餐飲管理科、中餐廚藝科、西餐廚藝科、旅館管理科、旅遊管理科、休閒事業管理科,五專部觀光事業科、餐飲管理科等。
五大特色
「國際化」、「專業化」、「在地化」、「創新化」「服務化」,為取向,結合地方特色與世界接軌,全國唯一最具創意優質餐旅專業學府。
七大教育理念
實務與理論並重
培訓觀光領域專業技能
落實全人教育
建立教育夥伴加強產學合作
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暢通升學及就業進路
培育彎腰、微笑、眼明手快服務精神
(影片提供: 臺灣觀光學院)
首頁 大學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