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臺史博/百年記憶流轉 交會台灣島嶼生命故事│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歷經一年多的閉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21年1月初重新對外開放,透過大量多媒體互動與史料展示,向外揭示從過去到現在,多少族群在台灣交會,交織出這塊島嶼上多元歷史與生命故事。(央廣記者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
「開箱」國家戲劇院 揭開神秘黑盒子│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第一屆「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活動11月28日、29日登場,兩廳院也加入開放之列,「開箱」國家戲劇院,讓民眾一窺「神秘黑盒子」幕前幕後建築與藝術之美,尤其屋頂露台更是33年來首度對外開放,從上往下俯視整個中正紀念堂紀念公園,視野之美,超乎想像!(央廣記者楊仁翔、江昭倫報導) -
「騎」亮金門 一覽五星級戰地人文自然美景│鄭翔云×江昭倫《專題採訪》
金門縣政府近幾年大力推動自行車漫遊金門,縣內規劃5條自行車道中,其中又以「金城環鎮自行車道」最具代表性,沿途閩南文化特色、戰地史跡與濱海自然美景,包含五星級文史聚落,一覽無遺!
(央廣記者 鄭翔云 江昭倫 採訪報導) -
「天生我材金有用」 廢物全利用 為耗能之島找解方│楊仁翔×蕭照平《專題採訪》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習慣開採、加工、消費、丟棄的線性生產消費模式,每一個階段都不斷耗損地球的有限資源,把廢棄物變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就成為耗能環境下的解決方案,唯有從改變過去的生產消費模式,人類才能與自然永續生存。(央廣記者楊仁翔、蕭照平專題報導) -
【鐵花一開 音樂就來】「鐵花村」十載 開出東部美麗音樂花朵│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台東音樂聚落「鐵花村」,今年迎來十週年重要時刻。十年來,「鐵花村」彷彿有種魔力,吸引著主流、非主流或是部落音樂愛好者,甚至國外音樂人,站上「鐵花村」舞台。也因為「鐵花村」從未偏離連結在地的初衷,讓「鐵花村」得以在東海岸綻放出絢麗的音樂花朵,孕育不少人才,留住許多聲音在台東,也把許多好的聲音帶到更遠的地方,成為了台東音樂搖籃重要基地。(央廣記者楊仁翔、江昭倫採訪報導) -
上妝以後/ 無懼疫情阻礙 小丑醫生視訊傳愛│楊仁翔×蕭照平《專題採訪》
因受到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紅鼻子醫生」也無法到醫院直接在病童前表演。為此,「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自己搭建攝影棚,用線上視訊方式來跟病童互動,不僅是為了溫暖需要被療癒的心,更是為了讓台灣的兒童友善醫療之路可以走得更遠。(央廣記者楊仁翔、蕭照平採訪報導) -
綠色旅遊/疫情加溫國旅 低碳環保風正夯│鄭翔云×蕭照平《專題採訪》
因為國際疫情延燒,在無法出國的情況下,國內旅遊成為國人當前首選,而重視慢活、減碳、使用綠色能源的綠色旅遊更是後疫情時代的旅遊話題。環保署搭著這股趨勢,積極宣導吃在地、用在地、愛護環境的綠色旅遊概念,希望藉此深化國人的環保意識。(央廣記者鄭翔云、蕭照平專題採訪報導) -
新「潮」之旅/可可與咖啡 屏東「黑金」崛起│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90年代,「檳榔」曾被視為「綠金」,是台灣農村一項經濟奇蹟,目前屏東檳榔種植面積仍居全台前三名,但近幾年在縣政府推動輔導轉耕下,可可與咖啡異軍突起,逐漸形成屏東「黑金」新經濟產業,這波屏東「黑金潮」來襲,指日可待!(央廣記者楊仁翔、江昭倫屏東採訪報導) -
新「潮」之旅/國境之南 看見潮州新生命力│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潮州早年就是屏東重要商業區域中心,1996年後人口開始外流,2015年台灣好基金會與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出「大潮・南紮根計畫」,以潮州為據點,凝聚在地共識,一點一滴,攪動地方生命力,也逐漸讓外界看見國境之南的新「潮」州魅力!(央廣記者楊仁翔、江昭倫屏東潮州採訪報導) -
藝術家吳炫三工作室 驚喜曝光│鄭翔云×江昭倫《專題採訪》
知名藝術家吳炫三行遍世界各地,也帶著作品走入世界美術殿堂。在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的帶領下,媒體難得有機會走入吳炫三位於外雙溪與林口的工作室,一窺大師創作的秘密基地。(央廣記者鄭翔云、江昭倫報導) -
用畫筆記錄大自然:台灣新生代科學繪圖師│楊仁翔×江昭倫《專題採訪》
在攝影還沒有出現之前,人類觀察大自然裡的生物、化石、岩石,只能透過紙與筆記錄下來,若精準描繪出細節特徵,更能為科學研究或傳播知識所用。現代的人將從事這類工作的人稱之為「科學繪圖師」。
台灣也有一群科學繪圖師,特別是一群新生代科學繪圖師,他們承襲前輩之路,用畫筆記錄大自然,努力將複雜的科學研究知識,經由過圖像方式「轉譯」,希望勾起一般大眾對於大自然的好奇,也幫助其他學者對於相關研究有更多理解。這些新一代科學繪圖師們用畫筆紀錄大自然,也帶領我們進入科學繪圖迷人的世界裡。(央廣記者楊仁翔、江昭倫報導)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1125 -
有障無礙 / 樂山歲月 讓障礙者今天比昨天進步│楊仁翔×蕭照平《專題採訪》
為了不讓心智障礙者的生活只是溫飽度日,樂山教養院引進多元療育課程,透過繪畫、農作、拼布、音樂、體適能等課程,不僅豐富人生也啟發天賦,鼓勵每一位心智障礙者的今天都比昨天更進步,也希望在有限的人生裡,可以活得不一樣。(央廣記者楊仁翔、蕭照平專題採訪報導)
首頁 《專題採訪》